書籍推薦~科學漢醫的養生~
大家有多久沒有好好的靜下心~~
拿著實體書細細閱讀了?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~~
大家習慣的方式漸漸變成用手機搜尋~~
並且只看小篇章居多~~
但錯過好書真的是很可惜的事~~
這次來推薦一本好書~~
科學漢醫的養生~~
作者是郭育誠
博士~~
出版社是布克文化~~
出版日期:2024/01/27~~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郭育誠博士也有FB~~
也會分享很多好文章~~
可以追蹤起來~~

郭育誠 漢醫科學化FB: 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r.YuChengKuo.Scientific.Han.Medicine/?locale=zh_TW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郭育誠博士的個人介紹真的很豐富~~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
科學漢醫的養生這本書的特色
傳承自《傷寒雜病論》的科學漢醫~~
透過脈診儀量測十二經脈氣血虛實~~
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~~

本書提出的養生法則~~
皆來自客觀數據~~
嚴謹驗證與遵循經方漢醫學理論~~

是後疫情時代守護身心~~
重塑免疫力的最佳參考書~~

特別收錄漢醫診療室最常見的迷思與疑難雜症~~
提出科學漢醫正解~~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書的背面有一些內容介紹~~
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勞醫師開藥方」可以照著食用嗎?
醫聖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中夏天解暑用白虎湯,並不會用薑。
暑病胃火已經很大,用薑便是火上添油。如果逢感冒,必須加桂枝,也絕對不會加生薑,
桂枝主要作用於膀胱經,而不是胃經。夏天用薑來發汗,會因發汗過度,傷到津液,接著便傷到心。

冬天食用白蘿蔔,虛寒過度傷到腸胃,便會腹瀉與脹氣,隔年腸胃亦是虛寒的。
冬日飲食過度傷到腸胃,也是不能用寒涼的白蘿蔔,必須用厚朴、枳實來處理,絕對沒有白蘿蔔的份。


遠離日常生活作息傷身的陷阱
好比大家都認為運動很好,流流汗身體舒服,
但在我的診間心氣弱的人,
便不適合運動,反而要休息。
而戶外溫度超過二十五度,
其實也不適合劇烈運動。

流汗在漢醫脈絡中更是一門大學問。
一般人覺得只要流汗就是好事,
可是漢醫關於「流汗」,
還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。
冬天不希望人流汗,
因為血液若要升到表面來,
本來便很耗費心臟力氣,
而且一流汗也容易外感。

夏天流汗雖有助於排泄,有助於循環,
可是夏天端午節過後戶外活動,
也須留意暑熱,夏天對流汗更需要細膩處理。

至於春寒料峭,當然不能發汗開腠里讓風寒侵入;
秋主收斂,燥氣時起,更要避免汗出傷津液。
過度的運動都是耗氣傷津損精的問題。


再節錄一些書中的內容給大家看~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
疫情流行後的世界
大家一定會想要做什麼來增強免疫力,
以我們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,
最需要注意的反而是「不當的」治療方法
或「錯誤的」飲食作息,
而不是吃什麼或多做什麼來提升免疫力。

其實科學漢醫的養生始終如一,
並沒有因為病毒流行與否有所不同。

什麼是『科學漢醫』?
不是吃科學中藥就是科學漢醫,
科學漢醫傳承自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,
我們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數據,
經過三十多年臨床驗證漢醫相關理論,
達成解讀每個人十二經脈氣血虛實,
以科學語言了解身體實況,進而準確開方與治療。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新冠病毒感染其實也是漢醫的「外感」!
「外感」包含廣泛——
從冬天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、腸病毒、一般微生物感染,
到物理性條件如放射線輻射、嚴寒、酷暑、燥濕等等都是。

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應變環境中成千上萬的微生物!
我們的免疫力「不是」只透過疫苗接種才能建立。
我們的免疫系統經過上百萬年的演化洗禮,
具備足夠的能力應付大自然的微生物侵襲。

科學漢醫的養生首重避免外感
「外感」是疾病的源頭,其中「風為百病之長」。
感冒時身體進入類似戰爭的混亂狀態,
消耗最大的體力與資源,
也因此上古聖人開宗明義告訴我們
——虛邪賊風避之有時,
預防外感風寒所造成的大部分疾病,
便完成科學漢醫養生的絕大部分了。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科學漢醫食養的法則~~
奠基於守護人的整體系統~~

常有病患問我「是不是要吃什麼或補什麼增強免疫力」,
我總是如此回答
不要隨便吃補藥,無論食補或是藥膳,尤其是病毒大流行的時候!
因為你不知道你何時身體處在外感中,
有些外感甚至無症狀,
可是你已經感染了,卻還在吃補藥,
這時便是自尋死路,
等於讓體內同時產生兩股力量,
互相攻補拉鋸。

從科學漢醫的視野認識身體循環系統,
循環系統的整體運作
不是吃什麼補什麼
科學漢醫的兩大食養法則——
不要輕忽環境或同類食物積累對身體的影響
有補必有瀉,補錯位置而不知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學習漢醫適應環境的智慧,養成覺察之心
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身體息息相關,
特別當今時代的我們處在極端氣候變遷,
因此,感受與覺察身體周圍的氣場,
願意留意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,
最後內化習以為常。
開始天人合一的第一步,
便是試著去覺知天氣或周圍環境,
對人體有什麼影響,
日常生活之中與自己的身體連結。

好比,一年之中,冬天的主氣是寒因此首重「保暖」。
而到了夏天,更要重視暑熱造成的不可逆傷害。
不只大太陽下會中暑,待在悶熱的水泥住家也會,
夏天時在我們的診間,中暑(暑熱)會以失眠、頭暈、便秘、煩躁、
或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等各式症狀呈現。

放下不斷追逐的養生資訊,養生是智慧,不是知識
對科學漢醫來說養生是智慧,
只要明瞭人體的智慧,養生其實非常簡單。
人體的智慧是什麼?
讓十二經脈氣血虛實保持平衡,
自然就處於養生狀態了。
因此,清楚明白你所做的養生對身體造成的影響,
也是科學漢醫的首要任務。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我們以臨床實例分析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養生法,
並希望大家認知宣稱越有效的養生法越要小心,
越需要和醫師討論。

例如:
可以刮痧不能拔罐?
「刮痧」是運用瞬間的「動態能量」施力於穴位排除舊瘀,
「拔罐」是用「靜壓能量形成吸力」會產生新的瘀傷。



最重要的是,養生因人而異,非一體適用。
最後特別收錄診間病患及讀者提出的疑難雜症大解惑,
像是地震會造成身心不舒暢、失眠嗎?
智齒要不要拔掉?長了子宮肌瘤要摘除嗎等等。
皆以科學漢醫實證精準解惑。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拿著實體書細細閱讀~~
真的覺得受益匪淺呢~~


書籍推薦~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~~郭育誠博士著作~~科學漢
附上連結:https://www.cite.com.tw/book?id=98689
科學漢醫的養生: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~~
推薦給大家~~



#科學漢醫的養生
#科學漢醫
#養生
#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
#張仲景傷寒雜病論
#張仲景
#傷寒雜病論
#郭育誠
#布克文化

#書籍推薦



本文章是產品體驗文(非商業性質)
以個人觀點來寫.
加上引用廠商官網(含粉絲團)
及商品所載提供的資料.
僅供參考.
不等於宣稱具有療效.
每人體質不同.
無法保證會有同樣感覺或效果.
還是要各位實際體驗為主.
如果覺得內容不精采還請包涵.
謝謝願意看完文章的大家

arrow
arrow

    幽鬼 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